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东西部民工争夺战

网址:www.gaokw.com/gwy/ 时间:2011-08-26 整理:公务员

  【背景链接】

  2011年2月,春节过后,东西部开始打起了农民工的争夺战,在东部的上海,一些用工企业开着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去接农民工回来。而西部的重庆,当地的官员更是在春节期间有一项特殊的加班任务,就是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标准表述】

  [原因]

  中西部与东部拉开农民工“争夺战”原因

  首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获得了加快发展,其本身的建设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其次,用工荒也与国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力资源供应越来越少。劳动力的年龄歧视之下,农民工主力的年龄结构总是在18岁到35岁之间,它这个比重占了70%到80%的比重,一旦超过这个年龄段,很多人就不得不回家去,他在城市的劳动力竞争就会比较艰难。因此小年龄段的人口的短缺,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得不发生本质的变化。

  最后,中西部地区承接过来的产业跟东部的产业链实际上在同一个层次上,东部地区自己本身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东北地区仍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低端产业所占的比重跟中西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低端产业同时来抢夺这个低端教育人口的时候,就导致这个竞争更加激烈。

  [积极意义]

  一方面,农民工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让步,这有利于民工群体在劳资博弈中赢得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使得农民工有了更便捷的择业选择,倘若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待遇不特别吸引人,更多农民工将会选择留在家乡附近就业。长远来看,这就使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转移,否则,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可以说,“用工荒”客观上“配合”了国家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宏观战略,利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深度分析]

  一个始终以廉价劳动力众多而着称的经济体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始终依靠廉价劳动力默默奉献而保持的高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所谓用工荒非但不值得忧虑,相反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首先,用工荒对于提高普通工人待遇,纠正劳动回报率与资本回报率严重失衡,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都非常有益。

  用工荒说到底就是“廉价劳动力荒”。究其本质,不过是:工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民工不仅有权而且必须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给应有的福利,不给应有的权利,只想着廉价工人仍像从前那样大批从外地涌来,这样的情景如果在今天依旧延续,那才是改革的最大悲哀。

  其次,用工荒是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映,有利于倒逼沿海经济更好更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人总是有依赖性的,如果只需依赖传统经济就能稳赚稳发,也就不会真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搞转型升级,上至政府部门下至企业内部皆是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方方面面都具备竞争优势的先发地区,现在反过来要和中西部这些后发地区争夺同一批、同一类的人才,足以说明产业转型政策并未得到很好贯彻。

  再次,用工荒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

  民工进城的原因,一是落后农村的“推力”,二是先进城市的“拉力”。沿海地区用工荒的出现,意味着农村落后面貌日益得到改善,在家乡工作的机会和所得日益增多,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工人待遇得到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得到改善,沿海经济更好更快转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最终都必然反映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强,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有市场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部分企业出现用工荒因此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却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更多2011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东西部民工争夺战到 公务员申论网查看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1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9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