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1年事业单位招聘 共招应届毕业生23名(2)

网址:www.gaokw.com/gwy/ 时间:2010-10-24 整理:公务员

2007年2月中旬,《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2008年底,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全国15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础数据和产品的实时收集、分发,实现雷达数据的规范化高效存储管理及雷达信息的完整、安全备份与归档,并可通过多种方式,面向水利、民航、农业、林业、海洋等不同部门用户,实现雷达数据的共享,在一分钟内提供最常用的雷达实时产品,12分钟内提供雷达组网产品。
(二)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是中国气象局1998年建设的PCVSAT精业务系统的升级换代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视频广播(DVB-S2)技术,使用的卫星资源为的亚洲5号C波段转发器。该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用户及身份管理,主站管理、小站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灵活、动态、直观的业务监控功能;高效、可靠、方便的文件播发功能;多通道实时多媒体播发功能;以及卫星带宽的统计复用等功能。小站与主站系统有机配合,实现综合信息高效与灵活的接收。
(三)国家气象网络计算系统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着眼于气象部门内计算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共享需求强烈的实际业务需要,引进吸收先进的计算网格思想和技术,整合了气象国家级、区域级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资源,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地理分布的、跨广域网络的气象计算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并进行了攻关研发,形成了一整套网络计算软件系统。
实施4年多以来,该项目已成功整合了一批不同体系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机群,聚合总计算能力超过了26万亿次浮点运算/秒,为武汉区域中心、青海省局、云南省局等用户提供了基于网格的预报模式业务共享服务。该项目在资源整合与分节点建设、气象网格计算软件、共享应用系统、人才队伍、对下业务指导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发挥了良好的资源整合、共享效益,为探索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平台和业务应用支撑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专项中科学数据共享试点项目,目前已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保障体系建设、数据资源建设、分布式共享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开展社会公益性共享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圆满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建设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和服务能力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关键技术研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完成高分辨基础气候数据的收集和相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的研制,建立相关资料和指标库;研究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和长程相关性,研发其检测技术,集成业务检测软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条件极值、破纪录事件等概率分布理论,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预测系统。
(六)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
迄今,气象部门在全国已建国家级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共30,000多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于气象预警、决策服务、预报验证等都非常重要。若使这些台站观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其应用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求资料在提供使用前其质量状况是可知的。
此项目作为中国气象局基本建设项目,是应当前自动站实时业务所急而开展的建设性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研制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评估考核技术方案;开发适用于国家级、省级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软件;开发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评估平台、监控平台;实现质量控制软件在国家级和试点省的业务化推广应用。
(七)中国多种降水观测资料融合技术研究
“中国多种降水观测资料融合技术研究”项目是中国气象局2010年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该项目是在综合利用地面-卫星-雷达等资料生成高分辨率降水产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主流方向的大背景下并结合我国实际资料状况而设立的。
该项目以多种降水观测资料的融合技术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区域雷达估测降水产品、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的系统误差订正方法;发展地面和卫星以及区域地面、雷达和卫星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地面观测降水量、雷达估测降水产品和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的优势互补并研制中国区域高质量的、逐小时、0.1°×0.1°融合降水量格点产品并与国际上同类型产品进行多时空尺度的对比分析,评估融合产品的误差订正效果,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适用性,并基于此建立中国区域地面和卫星融合的逐小时、0.1°×0.1°分辨率的融合降水量业务系统。
高时空分辨率、高质量和高时效性的降水量融合资料可以为大气、水文、生态模式的运行提供重要的输入参数,可以为检测和评估模式预报、预测准确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可以为极端天气事件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实时高效的第一手信息。此外,融合降水量产品也是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地质、水文等行业和学科的科研业务需要,必将促进其科研业务的全面发展。
(八)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与订正技术研究
均一性的气候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建立我国主要气候要素均一性的气候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于2006年6月研制并发布了我国近50年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CHHT1.0,该数据集来源于1951~2004年全国共约731个地面基本、基准气象台站资料,在对全国或区域性长期气候变化检测和监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对局地气候变化检测中也具有非常好的代表性。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技术,并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成立均一化的研究技术团队,共同开展1951年以来中国2416个国家级台站气温、降水等要素及高空气温资料的均一性研究,同时基于数字化的成果,研制中国百年尺度均一化的气温、降水序列数据集。

四、科学的人才理念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始终坚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理念,竭诚为员工度身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员工的成长与竞争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永远为员工发展创造广阔的天空。作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入职后的新员工将接受一系列的培训,这些培训将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单位,对单位的文化、制度、各部门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完成由学生向“气象信息人”、“职业人”的转变,这些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轮换实习、基层实习锻炼以及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等。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有着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和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关心员工的生活,重视员工的成长,努力为员工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员工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学习、培训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帮助员工成长和能力提升,产生高绩效,进而成为相关领域或行业的专家,让每一名员工在事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展现自我价值,与中心共同成长。

五、宏伟的建设目标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采用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发展气象信息科学和技术,为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的信息系统服务;积极推进各类气象信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资源的共享,构筑面向全系统和全社会的基础信息支撑平台,使信息中心成为国家基础信息公共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信息系统亚洲区域中心(GISC)。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大力加强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满足业务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采取上下联动、协同攻关等措施,在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业务体系规范等多方面,切实加强对下业务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大力提升对业务服务的支撑能力,努力实现“全球在望,全国在胸,全局在握”,促进气象信息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气象信息事业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朝着宏伟的建设目标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飞翔。

六、2011年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计划

 

专业类别
具体需求专业/研究方向
学历
需求计划数
计算机类
计算机软件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0人
通信软件开发
信息安全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
本科及以上
1人
大气科学类
雷达气象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8人
卫星气象
大气科学
通信类
卫星通信(无线通信)
硕士研究生
3人
多媒体通信
通信工程
电气类
电气工程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人
空调(暖通、制冷)
合计
23人

更多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1年事业单位招聘 共招应届毕业生23名(2)到 招考信息网查看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1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93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