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考行测模拟练习卷(六)(9)

网址:http://gwy.gaokw.com 整理:公务员

  32. 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故答案为A。

  33. 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第②句中“减少”是减去一部分,“缩小”是使由大变小;同时还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故答案为C。

  34. 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所以应用“推迟”。故答案为B。

  35. 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②句与“喜悦的心情”搭配用“抑制”,“克制”搭配的往往是“愤怒之情”。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却”只表示语气轻微的转折,“也”表并列;而“竟”表示出乎意料,选用“竟”符合句意“无法弥补的遗憾”,“更”用于递进。故答案为A。

  36. “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故答案为A。

  37. “庄重”,一般用于形容人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用于形容人做事态度严肃认真。结合语境①句应选“郑重”。“演示”是用一定的实物或实验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标程显示出来时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演练”,训练演习、操练。依据②句意思当选用“演练”。“引导”,带领之意;“导致”,引起(某种不好的结果)。句③自然应选用“导致”。故答案为D。

  38. “一再”和 “再三”都是副词,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只是“一再”多用于强调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句①是中美关系动荡,只能用“一再”。“多少”和“稍微”都可以表示数量不多的意思,但在程度上“稍微”更低一些,句②表达的意思是“两人不相上下”,应选“稍微”。“往往”和“常常”都表示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往往”强调习惯性和经验性,而“常常”更强调时间相隔不久。句③语意只能选“常常”。故答案为C。

  39. “莅临”与“亲临”都有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后者则强调“亲自到达”,结合①句语境应选“亲临”。“计划”和“规划”都有预先拟定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面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依据句②意应选“规划”。“不是/而是”表并列,“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显然应选“不仅是/而且是”。故答案为C。

  40. ①重要: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要害:比喻重要的部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多用在事物上。第一句是来修饰人物,故用“重要”。②臆造:凭主观的的想法编造。编造:捏造。第二句强调从实际情况探索,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对的应是主观,故应用“臆造”。③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径自,强调自己作出决定,符合句意。故答案为A。

  41. 16+1+6+2三次方=31,31+3+1+2三次方=43,43+4+3+2三次方=58……,故答案为D。

  42. 以88为中心,两边对称位置相加,得到一个等差数列:88、86、84,故答案为C。

  43. 3/4×2/1-1=1/2,1/2×3/2+1=7/4,7/4×4/3-1=4/3,4/3×5/4+1=8/3,故答案为A。

  44. 该数列为间隔排列,即奇数项为平方加1,偶数项为平方减1。2=12+1,3=22-1,5=22+1,8=32-1,10=32+1,15=42-1,17=42+1,故空缺处应为52-1=24。故答案为C。

  45. 该数列的规律是:13=2×6+1,25=4×6+1,37=6×6+1,49=8×6+1,61=10×6+1。故空缺处应为12×6+1=73。故答案为A。

  46. 根据题意贴错三个,贴对两个。首先从五个瓶子中选出3个的种类为C35=10种,这三个瓶子为贴错标签的,这三个瓶子贴错标签的有两种情况。所以五个瓶子中贴错三个标签的情况有10×2=20种。故答案为D。

  47. 设装有3只球的盒子有x个,装有2只球的盒子有y个,则装有1只球的盒子有(x+y)个。由题意可得:故x=4,y=3。故答案为C。

  48. 在甲车第1次追上乙车的那一时刻,甲车的速度成为:160×(1 )=160× ;乙车的速度成为:20×(1+ )=20× 。速度比变为原来的一半,原来速度比是 =8,所以在第3次甲追上乙时,两车速度相等。

  甲第一次追上乙,用210÷(160-20)= (小时),

  第二次追上乙,用210÷(160× -20× )= (小时),

  第三次追上乙,用210÷(160× × -20× × )= (小时),

  从而甲车行驶了 =940(千米),

  乙车行驶了 (千米),故两车共行驶940+310=1250(千米)。故答案为A。

  49. 4与6的最小公倍数为12,由题意知,跑道起点的桩子可不拔,距跑道起点12米的桩子可以不拔。以后每隔12米的桩子也可不拔。这跑道长4×(25-1)=96(米),每12米分成一段,这跑道可分成96÷12=8(段),因此,可有8+1=9(根)桩子不拔。故答案为A。

  50. 某旅客所乘之车在甲站起动时,正好有一辆从乙站开来的车到站停车;同样,当该旅客所乘之车到达乙站时,正好有一辆车从乙站开出,这两辆车均不算该旅客在“途中”看到的,这时,下一辆从乙站开来的汽车离甲站还有10分钟的路程,这辆车与该旅客所乘的车相向而行,相遇时,离甲站有10÷2=5(分钟)的路程。由此可推知,该旅客在途中每隔5分钟就可看到一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车。所以从甲站到乙站,该旅客在途中看到60÷5-1=11(辆)从乙站开来的车。故答案为D。

  51. 甲库原来存货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取出8吨后,那么甲库余下的吨数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所以取出的8吨是占甲、乙两库总数的 ,所以8÷( )=63(吨)。故答案为D。

  52. 如果增加2台机器,工程用时是原定时间的 ,少了 ,所以2台机器是原有机器数的 ,即原有机器是14台。如果减少2台机器,即用14-2=12(台),所用时间是原定时间的 ,多 ,即 小时是原定时间的 ,所以原定时间是 ÷ =4(小时),由一台机器去完成则需要14×4=56(小时)。故答案为B。

  53. 由于祖父与小明的年龄差是固定不变的,由条件又可以推出,这个年龄差分别是5倍的数,4倍的数,3倍的数,即5、4、3的最小公倍数。所以小明的年龄为5×4×3÷(6-1)=12(岁)。故祖父的年龄为60+12=72(岁)。故答案为B。

  54. 设卖出x千克,则(120-x)=4(90-x),故x=80。所以两桶共剩(120-80)+(90-80)=50(千克)。故答案为A。

  55.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从甲地到乙地的下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把从乙地返回甲地的路,设想为从乙地到丙地的路时,显然,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等于甲、乙地路程的2倍,且其中恰有一半为上坡路,另一半是下坡路,汽车从甲地到丙地耗时为9+ = (小时),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耗时 小时,每千米下坡路耗时 小时,又因为从甲地到丙地中,上坡路等于下坡路,故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等于: =210(千米)。故答案为C。

  56. 第一组图形里面的直线分别是0,1,2;第二组图形里面的直线应该是1,2,3。故答案为C。

  57. 第一三五的黑点应全部在一列。故答案为A。

Copyright © 2006 - 2011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